第一批2018安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已經告一段落,由此而暴露出來的各種失分項也特別明顯,為各企業捋一下今年主要的8大失分點。
1、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一般考察企業近三年的財務數據,一般常見前兩年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甚至無研發費用的事件,這個時候若是從新把研發費用調出,補充申報所得稅匯算清繳,容易出現稅務局嚴格排查不予上會的情況。這個時候應由專業的事務所和科技項目申報公司盡快介入輔導企業調節研發費用,申報所得稅匯算清繳,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2、企業財務成長性不佳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考察企業近三年的凈資產、銷售收入情況,并以利潤總額作為參考。企業在高企培育期間,應注意財務成長性的培養,按照要求規范做賬,力求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盡量在這方面少失分。
3、主營業務領域與營業范圍不一致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8大項:一、電子信息;二、生物與新醫藥;三、航空航天;四、新材料;五、高技術服務;六、新能源與節能;七、資源與環境;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企業在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領域時應注意盡量與企業的營業范圍,主營業務產品技術及開展的科研項目技術領域保持一致。
4、企業知識產權技術支撐力度不夠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一般考察企業近三年的知識產權狀況,一般以1個Ⅰ類或6個Ⅱ類知識產權為基準,大部分申報高企的企業都能達標,一般有Ⅰ類專利固然好,但是企業核心知識產權與主營業務產品技術不符,與科技成果轉化不相關,即使個數達標,也難以獲取高分。
5、科技人員入職時間不合理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一般考察企業上年底企業人員花名冊,尤其考察科技人員是否達標情況,一般科技人員實際工作時間應滿足183天,這里有工資或者社保繳費記錄均可證明,一般企業容易在入職時間上疏忽,導致有些科技人員按照入職時間計算就不足半年以上。這樣也容易在花名冊統計上導致失分。
6、科技成果轉化不細致
科技成果3年的基準一般是18項,年均6項,成果形式一般為知識產權形式或者科技進步獎等榮譽名稱,有些企業寫的成果轉化形式“五花八門”,轉化結果缺少明確標注及逐項說明,主要內容包括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的應用成效,此項為專家考慮成果轉化打分的主要參考依據;這里應注意解讀政策,企業申報高企人員應按照要求注意撰寫這一部分。
7、研發組織管理水平邏輯關系不合理
企業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制度一般比較多二細致,除了涵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考察要求外,應有一項匯總表,以方便專家審閱查看,組織管理水平中尤其注意企業是否名稱變更,時間上邏輯關系是否合理,“研發中心”和“研發部”為兩個概念,制度中應按照時間邏輯關系前后保持一致。
8、產學研協議證明力度不足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一般考察企業近三年狀況,產學研協議一般為企業與高等院?;蛘呖蒲性核炗喌捻椖亢献餮邪l協議,簽訂時間最好在考察年限內,有效期涉及考察年限內。產學研簽訂的項目技術一般要與企業主營業務技術相關,要有對應的發票,方能保證這方面拿滿分,企業在簽訂產學研時候應注意這些。
安徽天科生產力促進中心專注“科技項目申報”體系,在合肥市高新區注冊成立,為安徽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一站式科技項目申報、財務管理規劃、法律訴訟等服務,辦公地址位于合肥市高新區院士大廈9樓,辦公環境優雅,是合肥最專業最全面的科技服務機構之一,擁有核心團隊30余人,其中博士2人,特聘專家5人,碩士6人,本科21人,服務涵蓋機械、電子、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習友路院士大廈908室